第323章 经略黑海-《1444,拜占庭再起》


    第(2/3)页

    “你的舅舅查士丁尼,可以连续两个月一直骑在马背上,除了吃饭睡觉!”

    “我又不当皇帝,不当战士……”

    埃里泽尔嘟囔道,看见一边的马车行,眼神一亮。

    “我们去坐出租马车吧!听商人们说,出租马车是君士坦丁堡的特色,不能不坐!”

    夏洛特想了想,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冲卫兵吩咐几声,绕开人群,向港口边的马车行走去。

    车行里的空地上停放着不少马车,两轮,四轮,奢华,朴素……各式各样。

    “这位女士,您——”

    车行老板见夏洛特两人穿戴不凡,身后还跟着两名骑马侍卫,眼光转动,看到了夏洛特衣服上的家徽,连忙改口。

    “亲王殿下,您来这里是——”

    “我儿子想坐你的车。”

    夏洛特简单地说。

    “要最好的一辆。”

    车行老板连连鞠躬,转过身,大声叫着。

    “还不快过来!”

    夏洛特望去,只见一位年轻人靠在马车上,手里捧着一本书,嘴巴里还不住念叨着。

    “喂!快点!”

    年轻人终于反应过来,将书收好,抱怨一声,把马车赶了过来。

    “这是皇家马车坊的最新产物,加装了弹簧片,海绵垫,天鹅绒和橡胶轮,您看,上面还有马车工会的登记序号,这是批文……”

    车行老板絮絮叨叨地说着,把一张纸递给夏洛特,讨好地笑着。

    夏洛特随意看了看,还给老板。

    “赶快吧,我们要去大皇宫。”

    “您放心吧,这马车跑得飞快。”

    老板笑着,又和年轻人交待了几句。

    两人坐上马车,年轻人给两匹马都喂上方糖,亲昵地拍拍它们的脑袋。

    年轻人轻轻挥动马鞭,马匹进入主干道,奔跑起来。

    道路很平整,马车也的确飞快,夏洛特静静地想着心事,埃里泽尔则兴致勃勃地望来望去。

    “君士坦丁堡有什么风景特别好的地方吗?”

    埃里泽尔冲年轻人问道。

    “金角湾就很好,大皇宫也很恢宏,罗马帝国博物馆增加了很多新馆藏,对外开放了,您可以去看看,不过得买票。”

    年轻人心不在焉地回答道。

    “这些都简单,还有其他的吗?”

    埃里泽尔追问道。

    “金融街广场新建了色诺芬的塑像,有草坪和鸽子,加拉塔区还有大剧院和赛马场,您要是感兴趣,也可以去凑凑热闹。”

    年轻人继续说。

    “还有城郊湖畔的学城,以一座原有的大城堡为基础,那真是美轮美奂,有几所大学,几所中学,还有配套的图书馆和考试院,陛下似乎投资了一万多个索利都斯……现在那里也很热闹。”

    “学城嘛,我肯定会去的。”

    埃里泽尔咧开嘴巴。

    “哦?您也准备参加考试?”

    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趣,想了想,有些尴尬地挠了挠脑袋。

    “抱歉,大人,您似乎不需要参加考试。”

    “你刚刚看书,是准备参加考试?”

    夏洛特问道。

    “是啊,文官考试,不过我的初试已经通过了,现在正为复试发愁。”

    年轻人回答道。

    “我准备考交通部的文官,不过这个部好像很难进,他们的试卷对地理的要求太高了。”

    年轻人叹了口气。

    “我看了他们提供的例题,竟然考到了东欧地理。”

    “怎样促进东欧商贸……开凿运河,把顿河与伏尔加河连接起来,这谁能想到嘛。”

    “还有安纳托利亚地理,要求你写出安纳托利亚上十个重要的交通节点以及它们的地理优势,我这辈子就没出过君士坦丁堡,这怎么会呢。”

    年轻人喋喋不休起来。

    “我看了报纸,似乎用人缺口很大啊,只要考了,应该都能进入行政部门吧。”

    夏洛特说道。

    “是啊,可惜大部分都是诸如抄写员,办事员之类的职位,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官职,我倒是觉得不错,但我父亲怎么都不愿意。”

    年轻人说道。

    “他说,要是我没能留在君士坦丁堡,就得回去继承他的车行,不准乱跑。”

    “在君士坦丁堡当个送奶工,也好过去边远城市当官员,这就是他的原话。”

    年轻人耸耸肩。

    “当真目光短浅。”

    “你多大了?”

    夏洛特笑了笑,问道。

    “19岁,快二十了,1453年出生的。”

    年轻人回答道。

    “战前出生?还是战后?”

    埃里泽尔感兴趣地问。

    “我听几个当军官的叔叔说,战后出生的君士坦丁堡人都是废物,连刀把子都不会拿。”

    “埃里泽尔!”

    夏洛特对儿子的话十分不满,一巴掌拍在他的脑袋上。

    “这没什么,殿下。”

    年轻人冲夏洛特笑了笑。

    “我是战时出生的,我父亲说,我母亲生我的时候,加拉塔漫天大火,所以我就叫西奥伽,也就是烈火。”

    “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市民在战争上的确差了一些,但我们在手工业和商业上的还是很有天赋的,这几年来,到帝国各地经商开厂的大部分都是君士坦丁堡人。”

    “那也只是因为你们有钱吧……”

    埃里泽尔揉着自己的脑袋,小声说道。

    “这位少爷,您没看报纸吧?最新一期的《君士坦丁堡周报》?”

    西奥伽面色不变。

    “报纸上描述了法兰西的战争,博韦城的市民自发组织民兵,反抗勃艮第人的侵略。”

    “报纸上还把这场战役与尼德兰地区的几场相同战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认为城市民兵在保卫家园时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和超高的热情,充分证明了市民资产阶级的民族性和先进性。”

    “农民们没什么国家概念,但我们不同,如果有一天,君士坦丁堡再次遭遇危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市民们同样会拿起刀枪,尽管我们的皇帝肯定不会让那种事情再次发生。”

    “资产阶级?这是什么?”

    埃里泽尔一愣,看向母亲,后者也摇了摇头。

    “陛下的新词汇,把开厂立业和从事大宗贸易的都称为资本家,现在的君士坦丁堡,人人都想当资本家,人人都想成为资产阶级。”

    西奥伽解释道。

    “关键是,现在的机会实在太多,人人都有希望当上资本家。”

    “没有充足资金,想开设工坊或是建立商会也不容易吧?”

    夏洛特点点头,开口问道。

    “陛下会给,君士坦丁堡银行会提供低息贷款,只要你有还算说得过去的抵押物就行。”

    西奥伽微笑着说。

    “良家子弟需要的抵押物很少,那些孤身一人的需要的就很多,有些人甚至不能借贷。”

    “就不担心亏本吗?”

    埃里泽尔问道。

    “亏钱的当然也有,不过现在到处缺人,大不了去当学徒打工,过几年就能东山再起。”

    西奥伽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