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辉继续说道:“通俗地说,就是专人干专门的事情,你想啊,十个人一起盖房子,暂且不论大工程到底需要多少人,只说不同的人同时工作,一个和泥,一个砌砖,一个布瓦片,一个砌墙,这样前面的人只需要做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事情。” “这样下来,是不是比起十个人各自砌墙大包大揽快得多?” 魏徵听到这里,算是有点明白了。 李辉自己也说得稀里糊涂,但架不住魏徵聪明啊。 历史上大部分史书里面都认为,魏征是一个直言劝诫的铁憨憨,如果不憨憨,怎么可能每一次劝谏都有生命危险? 殊不知,在李辉眼中,魏征这种又臭又硬的石头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源自于他内心的正义感和天生为国为民的志向。 另一方面,魏徵明白,自己的定位便是如此。 掌管吏治?不会。 去工部搞研究?不行! 户部之中,计算金钱,左右逢源?也不是他最擅长的。 空有一腔热血,腹中只有圣贤书籍的聪明人,想要在朝堂之上立足,一定要 有无法取代的地方。 于是,李二登基之后,魏徵就给自己立了个人设:不怕死的劝谏者。 劝谏劝得越狠,魏征的人设就越稳,当今陛下就算是生气,肺都气炸了,也不会找他毛病。 李辉想了想,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魏征还会继续升官,贞观年间的魏征最后可是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可以说是奇迹了。 李二临死前也怀念魏徵,可见魏征在李二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那一句兼听则明,不听则暗,让李二受益匪浅。 这样的人,很快就明白了李辉话里的意思。 “想不到啊,想不到,小小书童,竟然一番话让老朽惭愧至极,这个道理如此简单,为何我就不明白呢?” “一个人专心做一件事情,十个人就可以一起完成大的工程。” 李辉此时继续说道:“尚书大人,其实这东西也就侯爷没事讲一讲了,侯爷说了,这大唐的百姓和官员啊,都不懂什么叫做流水线,工人的分工和分布像流水成线一样,不知道能创造多少效益呢。” 魏徵听到这里,冷冷一笑,“呵呵,你们家侯爷听说能点石成金,用的便是这个门道吧!” 李辉没有回答,而是淡淡一笑,带着魏徵走到了府中的一些工作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