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侯爷,您说我这做法对嘛?” 杨铁柱小心翼翼李辉,脸上忐忑不已。 李辉笑了笑,“没毛病,你最近搞出什么好东西没有?” 杨铁柱一听这个,立马喜笑颜开,只要侯爷不怪罪就行,毕竟身为侯府的仆役,也是白纸黑字签了合约的,以后就得为侯爷着想呢。 “嘿嘿,侯爷,您可问着了,我最近看大家下地很累,工具上还是有点不足,就自作主张把您之前留在这里的图纸做了出来,还改良了一下。” 杨铁柱走在前方,钻进了他现在独有的一个库房里,黑漆漆的库房里没有灯火,杨铁柱在黑咕隆咚之中摸索了一阵,拖出来一个东西。 李辉一瞅,这东西好熟悉啊,不就是之前自己百无聊赖的地方画出来的后世用的犁么。 “侯爷,您画的那个太复杂,小的还实现不了,但小的在您画的那个图上做了一些调整,变得简单一些。” 李辉点点头,后世的犁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些复杂了,当然工艺进步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能够批量化生产,同样的标准,放在唐朝的小作坊里面,就是高标准工艺,成本极高,只有后世的流水线可以分摊成本。 “这东西呢,区别于汉朝直辕犁,和江东地区的那些人用的犁地的工具很像,小的还没有命名,希望侯爷能命名。” 李辉打量着这个还带着一些粗糙的工具,九尺长短,曲直有度,灵活地握把 在后方极为方便,李辉还专门走了过去,试了试。 不错,这个东西整体放在地上也不重,但完美地利用了三角形稳定的原理,下地干活的时候,前面有牛拉着,后面人只需要控制上下,用来保证对土地的翻新的深浅。 有的土地,不适合深耕,那就往上拉。 有的土地和作物适合深耕,那就往下推,只要牛在前面,一切都好说。 咦?这不就是曲辕犁么? 李辉笑了笑,“杨铁柱,你记得明日早上去齐平先生跟前领赏,三十两银子作为奖励,今后你需要多多思考,多搞出这样有用的东西。” “好呦侯爷!” “对了,这样的东西你多做一些,咱们家中要用,莒国公不是也要立志种地么,你去给他送一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