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招抚黑山贼-《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第(2/3)页
见着大事已定,刘封便推说自己旧伤未愈,辞了出来,自去与婉儿交流感情去了,留下父亲刘备在那边搞公关,对于刘备强大的亲和力,他自是深信不疑。3至于张燕,他与赵云是同乡,竟然还是自小相识了,无形中又将双方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次日,温愈便以雁门太守令发布公告,将与黑山军的盟约告之并州诸郡。而刘备也没有在云中多待,略一草草安顿后,带着刘封与公孙瓒同行返回中山,一边在刘封的建议下快马急令钟繇领人押着粮草到并州来监督双方处理相关事务,同时也使苏双、张世平及甄家等中山商人迅速发展门路,购买农具粮食布帛,也将这些滞留在云中的战马推销出去。
苏、张二人作为最早资助刘备起家的商人,自刘封领中山相以来小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也因为刘备曾放了邱力居一马,让他们往塞外贩马时的安全系数提升了好几个等级,货源更是稳定,隐隐已有冀州第一马商的势头了。当然,刘封也不会任着他们坐大,他们的利润里,中山国相府占着一个大头,两人俨然就是中山的“皇商”了。
至于买马的人,一万匹战马看似数量巨大,却也不愁没有买家,自关东群雄并起讨董以来,战马就是紧俏货。
以袁绍为例,袁绍竖起讨董大旗虽然才不过短短一两个月的功夫,袁绍就成功的凭着袁家的人脉和自已多年经营的关系网,文臣武将自不必说,小小的渤海一郡马步军亦已召集四万多人。冀州的豪门世家更是无不与他相通款曲,捐钱捐粮等等一应而足,袁家的品牌价值当真万金不易。便是与刘备父子关系密切的中山甄家,也跟他们打得一片火热,听说了袁绍要起兵讨董,甄家投在袁绍身上的钱竟不比在刘备身上少。
只是袁绍不缺钱不缺粮不缺人,却有一个最大的不足,那就是他缺少战马,上等的战马更是有价无市,若是派人往塞外购马,却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
虽然有汉一代自汉武帝之后就一直不缺马,但中原毕竟不是草原,从来都不是良马产地。良马从塞外引入中原后不过一两代就开始品质下降,再过几代便即几乎沦为与一般的中原马无异了。便是以汉帝国对战马的重视,一再的从塞外引进良马品种,甚至不惜为此发动战争,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将这些缴获的战马转卖于袁绍曹操等人,无疑是一件获利匹亿的好事。一般来说战马价五到十倍于耕马、车马,平时一匹优质战马尚能值五到十万钱,在这战争时期,这一万匹战马无疑更是一座金山宝库,说鲜卑人是扛着一座金山来中原抢劫也不过分。不过鲜卑人也是无奈得很,真真正正的坐拥金山却不能吃不能穿,只好扛着金山来抢劫了。
当然,能不能将这座金山打下来,那还得看汉人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
草原,和连大帐。
和连两眼血丝,一副择人而噬的模样,左右两排分坐的,是随他父亲一同起兵的十勇士,或是他们的子侄。归特胡赫然在坐,拿着小刀正很卖力的在切着他那只半生不熟的羊腿,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嘴里叭啦叭啦的声音直让人倒胃口。
“大家说,汉人这是什么意思?”经过了云中一战,和连再无了压制几位叔叔的威望,便是第一个跑路的归特胡,他也没能把他怎么样。这会几位叔叔们之所以还能坐在下面听他废话的,却是因为他们接到了汉人打算用俘获的鲜卑俘虏与乌桓人换取战马的事。
“何必在乎汉人是什么意思?让丘力居答应汉人的条件就是了。”接话的却是一个不翁声翁气的老头,只顾大口大口的灌着酒,似是多看和连一眼的心思都欠奉。听他的意思,却是要让乌桓人为鲜卑人买单了。
和连强压着心中怒火,不紧不慢的道:“那素利叔叔准备出多少马给乌桓人?”
素利冷哼一声道:“还不知道我有多少孩子能回来呢,出多少马大人看着办吧。”
“啧啧!”归特拿着脏兮兮的袖口抹了抹嘴,发了个响让众人的目光齐涮涮的聚到了他的身上,又不紧不慢的抠了抠牙缝里的碎肉,待得和连差不多就要拿刀子砍人了,才不紧不慢的打了个饱嗝,“我看呀,就跟丘力居说,说我们鲜卑人经着这一场败仗,马都快死光了,让他们先给垫着吧。待明年秋高马肥,咱再还他们五千肥肥壮壮的马儿,嗯,到时候,各位叔叔,大家回了多少人可都清楚了吧?至于病死饿死的,就不算了,该给多少就给多少。”
第(2/3)页